2025年9月1日,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中德智能制造赛训中心会议室与德国南图林根手工业协会(HWK)、广州易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座谈交流。学院副院长孙凯,国际教学部部长潘琴,智能制造工程系主任李莉娅、副主任韩鹂、何灏等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座谈;德国南图林根手工业协会总经理(培训中心负责人)Manfred Tietz、国际教育主管Astrid Friedrich、广州易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宇、副总经理曾鹏共同出席会议。

会上,李莉娅主任详细介绍中德双元制教育合作情况。学院搭建的中德智能制造赛训中心作为省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联动吉利、长通电气、贵州轮胎厂等贵州本土龙头企业实现资源整合,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学院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将企业真实案例融入课程,与德方共建25门双元制课程,30名教师顺利取得AEVO德国培训师资质,为双元制教育落地提供坚实师资保障。

Manfred Tietz总经理对学院双元制教育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学院在课程开发与“小载体”项目制作上的专业水准,可媲美德国大型职业教育公司,充分体现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创新活力。

孙凯副院长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中德双元制教育合作是学院推进国际化办学、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未来,学院将从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一是进一步推广双元教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二是依托校企合作,引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等海外教育资源,聚焦职业本科教育,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三是加强中德师生双向交流,推动教育理念与文化互鉴。

会议结束后,学院领导陪同德国与广州易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嘉宾参观中德智能制造赛训中心。嘉宾们实地考察实训设备、教学场景与“小载体”项目实践成果,深入了解学院双元制教育的落地细节与产业对接模式。为后续细化合作方案、推动“小载体”项目出海及课程体系国际认可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座谈交流与实地参观,巩固了三方合作情谊,明确了中德双元制教育深化发展的新路径。未来,学院将继续以双元制教育为纽带,持续探索特色职业教育模式,为智能制造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