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由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清镇职教城管理委员会、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东盟共建共享“低碳扩绿校园”产业推荐会在贵州贵阳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举办。本次会议以“‘智’汇低碳·‘绿’联世界·‘碳’索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府官员、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低碳校园建设与绿色产业发展新路径。

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天仪在致辞中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教育必须主动将“双碳”战略目标融入育人实践。他指出,贵州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职业教育体系在“低碳扩绿校园”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贵州经验”。清镇职教城已成为贵州绿色职教发展的亮丽名片,其中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省内首个“绿色低碳校园基地”,创新推出“生态数联+碳汇核算”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则将生态旅游人才培养与低碳技术深度融合,为贵州丰富的生态资源向高附加值绿色经济转化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拿督吴恒燦表示,作为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高度重视与中国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合作。他介绍,根据《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马来西亚计划到2050年实现70%绿色能源占比,这一转型将为投资者开启巨大机遇。他特别期待与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中方机构开展更多合作项目,推动绿色教育理念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原副司长谢俐表示,推动“低碳扩绿校园”落地生根,离不开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他提出三点合作倡议:一是共筑绿色校园标杆。建立“中国—东盟低碳校园合作网络”,联合制定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二是共促产教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协同创新与技术孵化,建立“低碳产业政校企合作联盟”;三是共享绿色发展红利。打造中国—东盟绿色教育博览会、低碳技术交易平台,促进绿色产品、服务与模式的跨境对接。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昌辉详细介绍了学院在低碳校园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以及在国际合作方面的情况;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谢永华分享了该校在国际合作方面的经验;贵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党工委书记杨志伟则围绕现状,介绍了清镇职教城基本情况及其在低碳校园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内容。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多项签约与揭牌仪式。清镇职教城管理委员会、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及贵州氢能效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四方签约;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马来西亚青年英才学院签署合作协议、与ASAHI THAI ALLOY CO.,LTD.签署合作协议,并共同揭牌了“‘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中心”。此外,还发起成立了中国—东盟“低碳扩绿校园”发展联盟启动仪式,该联盟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司、贵州省教育厅、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贵安清镇职教城管理委员会、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澳门旅游大学、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泰国帕纳空皇家理工大学、ASAHI THAI ALLOY CO.,LTD.、贵州氢能效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中外机构共同发起成立,旨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低碳校园建设领域的深度合作。

在主旨报告环节,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等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全球可持续发展视阈下校园低碳扩绿的创新路径、迈向净零碳排放之路、绿色低碳校园建设创新实践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分享,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及国际视野。

下午,与会嘉宾前往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实地参观。嘉宾们首先车览了贵州清镇职教城,感受了职教城整体规划与建设的绿色理念。随后,嘉宾们走进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参观了双创中心、陶艺展厅、中德赛训中心、化工实训室等多个场所,深入了解了学院在绿色低碳教育、产教融合、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最后,嘉宾们重点参观了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贵州绿色低碳校园基地”。这里不仅是学院绿色低碳教育的实践平台,更是展示贵州乃至全国绿色低碳校园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通过实地参观,嘉宾们对绿色低碳校园建设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纷纷表示将把贵州的经验与做法带回各自的国家与地区,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校园建设事业的发展。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